10月15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中小学数字教育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八中举行。活动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指导,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承办。
研讨会由开幕式、专家报告、主旨报告、区域报告、经验分享、参观展厅、学术总结等环节组成。此次会议汇聚了四川省、重庆市各市(区、县)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川渝贵等省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代表,共商数字变革、共话教育发展。
开幕式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介绍道,截至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浏览量超过346亿次,访客量超过23.5亿人次。其中,中小学平台的浏览量达到330亿次,访客量达19.3亿人次,分别占总量的95%和82%。川渝两地作为国家平台整省试点,分别建成了智慧教育平台并接入国家平台,访问中小学平台的浏览量达20.8亿人次,访客量达3541.2万人次,为本地师生乃至全国提供服务。“成渝地区教育是西部教育的排头兵,也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舒华表示,要牢固树立“川渝一盘棋”的思想,抢抓数字教育发展新机遇,全面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数字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区长廖红军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渝北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数字化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变量,深化落实数字教育迭代升级行动。近五年累计投入超2亿元,完善中小学数字化设施设备,创新打造临空教育平台资源库,公办学校班班通、校园网、智慧监控等普及率达100%,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实现全覆盖,教育数字化转型形成规模效益,影响力、辐射力日趋彰显。
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胡卫锋提到,四川创新构建“云教空中课堂”,将省内各学段优质学校与民族地区、偏远薄弱地区的学校链接成为全学段、多模式、高质量、广受益的城乡教育联盟,形成44个城乡教育联盟,惠及1600余所薄弱学校,3万余名教师跟随省内优质教师同步研修学习,43万余名学生享受到了省内优质教育资源。他希望,将此次研讨活动作为川渝两地教育数字化协同发展的新起点,牢牢把握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深化两地协作,唱好“双城记”。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教育,将教育数字化纳入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布局,作为推动重庆教育现代化的六大行动之一。”重庆市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表示,全市教育系统积极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开通率达100%,网络带宽全部达到100兆以上,全市高校建成智慧教室1700余间,中小学累计建成多媒体教室9.78万间,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占比达100%,数字教育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在川渝两地报告交流会上,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副主任钟苇笛以《教育新时代数字新未来——探索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庆路径》为题作了报告。她以“两项建设、四大举措、七大工程”为切入点,分享了探索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庆路径。她表示,将继续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等战略行动,让数字教育为教育赋能,更好服务人的本质,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最有力的基础教育支撑。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主任刘汉涛以《抓实四项工作、聚焦五大重点——加快推进四川教育“数字赋能”》为题,通过详实的案例和丰富的数据,从“四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五大重点”抓点扩面激发四川教育新动能等两大板块分享了四川在教育数字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新举措和新成果。他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和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建设教育强省做出更多的贡献。
研讨会上,德阳市实验小学杨文旻以《践行数字化转型智造高品质学校》为主题,分享德阳实小“智慧教育”的发展路径。
杨文旻介绍,学校特别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为课堂深度变革提供强力保障。采取“高规格长远规划、高质量分步实施、高水平应用驱动”的策略,“五个积极”全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迭代更新信息化教学环境,让校园“慧”起来;二是自主研制校园数字平台,让运转“快”起来;三是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变革教与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四是积极组织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队伍“精”起来;五是积极积累教育资源,让资源“多”起来。打造智校园、智管理、智课程、智教学、智学习、智评价应用系统。
学校在国家、省、市、区智慧教育大平台下,根据自身的管理、教学的需求,开发了一些提高效率、减轻师生负担的“应用小程序”。
杨文旻着重分享了这些“应用小程序”的三个故事。
课后服务选课平台,教师家长皆大欢喜。最初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是通过纸质问卷、家长自愿任意选择、班主任汇总统计的方法选课的。家长都喜欢选热门的艺术、体育、信息科技等课程,但学校确实没有那么多场地和专业教师。比如一个班参加足球训练的学生就有10多个,一个年级就有120多个,一个年级又只能开一个足球班。于是,让班主任去动员家长报其他班,其他班比如乒乓、蓝球等名额也满了。这时家长就有想法了,你为什么动员我换班,为什么不动员其他家长呢?是不是我给老师关系不好?这个事情把班主任与家长多年建立起来的信任、感情弄得一地鸡毛。班主任说下学期我坚决不再做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了。课后服务学生家长自主选课本来是好事,结果办成了坏事。于是,制作了课后服务选课平台。家长用手机在规定时间识别班主任发在班级群里的二维码进入课后服务选课页面,选到自己满意的课程,提交保存就完成了课后服务选课任务。学校根据学校场地、师资情况各年级均衡设置课后服务课程的,并将名额均衡分配到班的。班名额用完就没有了。最后,学校对于个别家长确实没有选到满意的课程,我们也会进行人性化微调。我们罗校长的原话就是“让每个孩子都选到自己满意的课程”。
大数据画像的发展性评价系统。从2002年开展了《新课程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内容增加了知识、能力、过程等维度,评价角色除了班主任、任课老师,还增加了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研究成果荣获四川省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学校实施了《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信息化机制研究》,实现了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信息化、网络化、过程化、多元化、档案化、标准化、便捷化。该成果突出了学籍信息、行为习惯、学业成绩、身体素质、个性发展等发展性评价要素,建立了学生电子成长记录档案袋。该项研究成果荣获四川省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年秋,《基于大数据画像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应用研究》研究课题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省级课题。2023年春,课题组把学生行为表现、学业成绩检测、视力监测、身体检查、健康测试等大数据作为小学生画像的原始原数据以散点图、条形图、雷达图、统计表、语言文字等形式呈现在学生、家长、教师面前。大家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喔唷!原来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内容可以这么丰富!评价形式可以这么多彩!
自创运动会平台,体育比赛也有科技感。学校每年召开田径运动会时,赛后中心、终点计时是最让人头大的地方。特别是赛后中心面对全校130多个比赛项目、3800多学生的比赛成绩,要记录每个学生每个项目的预赛成绩、决赛成绩,还要判定名次、获奖、破纪录、团体分等信息。听起来都头痛,还想不出差错,太难了。现在我校运动会是这样进行的:第一,裁判长制定运动会比赛项目计划书;第二,班主任按项目分配名额网上报名;第三,平台智能化编制比赛道次表;第四,比赛时学生检录、起点检录、终点计时、成绩录入、成绩排名、获奖判定、破校纪录裁定、发出比赛消息等均由平台自动完成。我们的体育老师只解决比赛中技术难题,比赛流程中繁琐事情全部交给平台完成。管理平台支撑整个比赛流程事务,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保护裁判身心健康,提高比赛成绩精度,而且对比赛场地、设施设备不作任何改动。在比赛时间不变、工作人员减半情况下,每班每项目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3人,效率提高50%。因为我们中小学运动会不要更高、更快、更强挑战人类极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看的奥运会,而是要更多、更全、人人提高的全民参与的群众体育运动盛会。2023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参赛学生达到4081人次,2天半完成全部比赛。没有数字技术支撑是根本不可能的。
自创开发的“应用小程序”正一步一步地实现我校数字校园总目标:建设智环境、智教学、智管理。数字技术支撑的智慧教育迈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提升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提升了学校现代化品质。
当天下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宇带来“AI大数据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全球最新研究成果;重庆市渝北区技装中心负责人周赐勇、绵阳市涪城区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雷震分别对所在区域的数字教育建设推动作了经验介绍,对下一步工作目标、工作思路作了展望分享;成都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周鑫燚分享了成渝地区数字教育协同发展模式的最新成果;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长李华,重庆市涪陵第十七中学校校长杨武华分别就所在学校数字教育的建设情况作了分享交流。
重庆市教委科技处副处长罗永星在闭幕式中总结道:“各位专家嘉宾分享的话题覆盖了教育学、哲学、心理学以及治安科学等范畴,内容容量大、内涵深,对于进一步论证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