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站内搜索:    
课程改革
教学随笔:《跟着孩子的感觉走》
发布单位:德阳市实验小学    发布人:兰蓉章    作者:兰蓉章    日期:2012-03-19     浏览次数:9504

 

教学随笔:

跟着孩子的感觉走

——让语言与孩子“一脉相通”

 

德阳市实验小学    兰蓉章

 

回想起一年半前,教了二十多年中高年级的我,竟被安排去教一年级,当时心中那个忐忑啊就甭提了。一年级确实难教啊,我们许多老师都深有同感。这倒不是教不下,而是你有浑身的力气无处使啊,因为这是一群特殊人群,他们从幼儿园刚刚跨入小学,天真浪漫,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很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上课时就很容易出现你在上面讲你的,他在下面玩他的这种令人头疼的状况。据说就连我们校长也曾经被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崽崽”们弄得汗流浃背,苦不堪言啊。

可是,“皇命难为”呀!只有硬着头皮上喽。

由于我经常教中高年级,平时在学生面前说话都习惯于面带严肃,很少言笑,喜欢长篇大论地教育学生,因为这样才能镇住班上那些调皮学生,显示出老师的威严啊。可是如今面对一群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崽崽”, 这些方法肯定行不通!我要用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他们交流,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亲切,愿意与老师亲近,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呢?

为此,我请教了身边好多有经验的老师,也看了许多相关教学论文,渐渐地,我也从中悟出点儿眉目来了——要想教好一年级,老师不光要嘴勤,腿勤,手勤,耳聪目明,心要细,而且老师的教学用语、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所有的教学常规要求都必须要适应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要迎合他们的口味,跟着他们的感觉走才行。

人们常说,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它连通的是两个个体,使之相互理解,从而彼此交流。老师想要和这些只有五、六岁的“小崽崽”们“打交道”,走进他们的世界,教育好这些“小崽崽”,就需要你蹲下来,倾听他们的语言,学说“小崽崽”们爱说的话,让自己的语言成为与之沟通的桥梁。于是,我对自己的教学用语进行了精心设计:

第一要“甜”

我改变了以往满脸严肃的说教方式,使自己在说话时的语音语调中饱含浓浓的慈爱之情,就像母亲对孩子说话一样,既亲切悦耳,又充满“甜味”,因为只有“甜味”才能适应孩子,才能像母亲一样攫取到孩子的心,枯燥的要求与说教是孩子最不能接受的。

记得刚开始,我走进教室,面对眼前这群天真烂漫,眼中充满好奇的“小崽崽”,也像以往一样,说:“同学们,请坐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进入小学了。你们的父母送你们来学校读书,你们就要认真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其效果那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同样的内容,我又采用另外的表达方式,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高兴吗?爸爸妈妈送你们来我们学校读书,看你们这么认真,爸爸妈妈一定会很高兴,一定会更喜欢你们的,对吗?”两者要求相同,但效果却迥然不一样。从中我明白了,开始我采用的是说教方式,很乏味,小朋友们无兴趣去接受。后来我说话时如母亲一样,充满了“甜味”,使孩子们在“甜味”中体味出老师对他的爱。孩子喜欢母亲,母亲喜欢的事情孩子当然乐意去执行。所以这样的“甜”并没有降低要求,反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我想,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充满“甜味”,首先,我们在对孩子说话时,自己就要焕发童心,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中的一员,达到“角色投入”的状态,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体验,使他们从老师的话语中感受到天真烂漫之情。而且我们在说话时语调要舒缓有致,语气要柔和,音色也要尽量做到甜润。要用纯正的普通话来表达轻重、停顿、变调,使之抑扬顿挫,强化音乐美感,同时再采用一些拟声词、形容词叠用等修辞手法,以造成娓娓动听的效果。如“拼音娃娃,生字宝宝,风爷爷,雨婆婆,弯弯的月儿,尖尖的草芽,调皮的影子,胖乎乎的花生,懂事的平平”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是多么“甜美”啊。

其次,我们在对孩子说话时可以适当多用一些“吗、啊、吧、呢、呀”等有语气助词的句子。如:“孩子们,你们喜欢爱做好事的红红吗?”“让我们一起把拼音娃娃送回家吧!”“多么可爱的雪娃娃啊!”“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这几个丢了尾巴的小动物找回它们的尾巴,好吗?”“是谁偷走了花生呢?”……这样的话语多么“甜美”啊,孩子们听着美滋滋的,觉得学习充满了乐趣。

第二要“亲”

面对这些懵懂的“小崽崽”们,跟他们说话时语气一定要“亲切”,要丰富、自然,语调也要有起伏升降变化才能吸引住他们。因为,年龄在56岁的小朋友们都有一种“爱抚期望心理”。那种感情丰富、娓娓动听,像小朋友说话般的语言会使他们觉得特别容易“亲近”,这样就能把师生的课堂距离拉近,从而营造出一种融洽的课堂气氛。如:“孩子们,请你跟着老师的节拍打拍子,好吗?”“老师相信,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很棒很棒的小画家,赶快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在纸上吧!”“田晨希小朋友回答得真好,你就像课文中那只聪明的小白兔一样。”“你看,赖薪竹小朋友坐得多端正啊!老师喜欢这样的孩子,让我们像她一样坐端正,好吗?”……这样说话亲切、自然,不知不觉中就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

就算是批评他们,也要让他们觉得亲切,容易接受。记得有一次,当我发现几个小朋友作业写得马虎、不整洁时,我说:“有些小朋友的字歪歪扭扭,好像在跳舞,甚至缺了胳膊少了大腿,很不舒服的样子,是不是生病了啊?”“你应该给你的字宝宝洗洗澡了,注意卫生的生字宝宝才让人觉得可爱,对吗?”当面对几个写了错字、别字的孩子时,我说:“老师有火眼金睛,你相信吗?”这几个学生瞪着两只大眼睛惊奇地看着我,我接着说:“要不是的话,我怎么能分辨出你们写的字是假的呀?”老师生动比喻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这亲切的话语又有效地激发起孩子们认真写字和修改错别字的积极性。

第三要“短”

“短句子”节奏性强,活泼鲜明,很适合一年级孩子的性格特征。据有关研究表明:一年级孩子的瞬时记忆尚不发达,注意范围不广,他们在听老师讲课时,接受不了“长句子”。如果一句话超过了8个词,他们听了后面就会忘了前面。因此,在对这些“小崽崽”们说话时语句要尽量短小,结构简单,言语表达要简洁明快。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尽量做到两点:一是多用“散句”。即在不损害语法规范的前提下,在句子内部多留停顿,将一个复杂的长句拆零为几个分句表达。如:“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又如“小白兔和小灰兔去帮助老山羊爷爷收地里的白菜。”这句话太长,孩子一听来不及将众多复杂的信息全部接受,只是一片模糊,如果将这个句子改成几个简单的短句,就适合孩子接受了,如“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小白兔去帮忙,小灰兔也去帮忙。”句子简短,意思不重叠,而且清晰,孩子接受起来也就不费力了。二是力求避免儿童听不懂难理解的修饰成分。如在讲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时,我说:“阳光就像你妈妈对你的爱一样,我们能不能失去她呀?”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阳光的重要性了。

第四要“精”

据观察:56岁左右的孩子最长可以连续注意十分钟至十五分钟。因此,在对这些“小崽崽”们说话时,语言尽可能做到“精炼”, 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进行长篇大论地说教了。要在孩子的注意集中的区间内,用精简的语言有效地解决问题。超过孩子注意集中的期限,去无休止地讲,不但不能使孩子接受,反而还会使孩子已经接受的东西模糊。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道题,反复地讲一节课与只精讲十五分钟左右,后者的教学效果肯定好得多。

如在教学“认识方向”时,我就用这样一首简短、精炼,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帮助小朋友记忆:早上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下午放学,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我让孩子们一边说,一边指方向,很轻松的掌握了不同时段太阳的方向这个知识点。

就算在表扬孩子们时,老师表扬的语言也应该 “精炼”,直接,浅显、生动、儿童化。老师可以带动孩子一起去表扬,如: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说“棒棒棒,你真棒!”“我要夸夸你。”“瞧,他坐得多端正,背挺得多直呀!”“你是班级的写字小能手!”“老师相信你一定做得好!”“你是最最最棒的!”“哇,你比老师还聪明呢!”等等。

第五要“趣”

这些“小崽崽”们年龄只有56岁,他们往往带着较强的情绪性,容易为兴趣所左右。在对他们说话时,语意也要尽量浅显明白,直观性要强,更要充满生活的情趣。

在教学《小小的船》这课时,我说:“昨天晚上,老师一直没有瞌睡,拉开窗帘望着天空,上面有好多颗星星在向我眨眼睛,它们说它们也没有瞌睡,我望着望着,突然天的另一边呀有一个像小船一样的东西飘过来,飘呀飘,飘到了我的跟前,我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一轮又亮又弯的月亮,再仔细一看,月亮角上挂了一个书包,旁边坐着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我问她‘你从哪里来?现在又想往哪里去啊?’她说她是月亮神的女儿,想到我们这里来玩玩。于是老师跟她说了我们一五班的孩子既懂事又乖巧,想不想和我们交朋友啊?这位月亮神的女儿很高兴地答应了。现在让我们把她请进门吧!”这种充满童话色彩的语言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让我的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孩子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充满着乐趣。

又如我们班小朋友容易把“鸟”字和“乌”字弄混淆,经老师多次提醒还是有不少孩子没能把它们区别开来,于是我改变了方法:“‘鸟’字里有一点(边说边用彩色笔点出)这一点呀,是小鸟身上穿着花衣裳,它脸上的眼珠,黑黑的,亮亮的,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可是乌鸦呢,它全身穿的是黑衣服,小朋友你们说,全身黑黑的,眼珠也是黑黑的,这眼珠我们还看得清吗?对了,我们就看不清了,所以,‘乌’字里就没有一点了。”经我这么形象有趣的描述后,孩子们由此得到了启发,再也没有把这两个字弄颠倒了。

第六要“活”

在课堂上,我“灵活”应对教学情况,根据教学进程和小朋友的情绪反应的的实际,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儿童话”。这些自然亲切的“插入语”,造成宽松、活跃的语境,起到调节小朋友听课的情绪,增强他们注意力集中的作用。如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就与他们对口令:“一二坐好!——我就坐好!”“小嘴巴 ——闭闭好!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注意听!” “谁最认真?——我最认真!”

又如孩子做作业时,不抓紧时间,我就说:“抓紧时间呀,可别做班级的小乌龟哦!”对不愿意改正错别字的学生说:“请你当回啄木鸟医生,找找自己的作业有没有错误呀?”“快赶走身上的小懒虫,做只勤快的小蜜蜂!”“你愿意做一只勤快的小鸟,还是一只笨笨的大狗熊呢?”等。这样灵活的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一些儿童化的“插入语”,不仅改善了呆板的教学方式,填补了师生之间的鸿沟,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证明,与孩子“一脉相通”的教学用语,是老师教学成功的润滑剂。老师在教学中时时跟着孩子的感觉走,就能激励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