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站内搜索:    
课改风云
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发布单位:德阳市实验小学    发布人:罗绵强    作者:转载    日期:2017-03-07     浏览次数:7591

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与关键所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信息化教学阶段。当前,为了发扬光大整合课之优势,弥补其不足,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追踪新技术,营造适宜环境,并且从客观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扭住关键,强化管理,务实开展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提出并非是空穴来风。大家知道,此前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教学交互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等,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双主”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纵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验,成就不菲,问题犹存,因此,提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势在必然。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一组概念,即什么是融合?什么是深度融合?融合与整合的关系何在?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什么?先看什么是融合。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融”是溶解、熔化,“合”是调和、和洽。融合就是把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为一体[1]。深度融合在融合前面着“深度”二字加以修饰,表明融合的紧密度极强。用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融合,意在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紧密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整合”则是指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或者说是根据需要,把不相关事物的有益部分有机地统整到一起,共同发挥所需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验正是基于此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可喜的是这项前所未有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成就面前找差距,就会发现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期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更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并没有全面得以落实,信息化教学效果很难尽如人意,为此,方才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都是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层次的信息化教学阶段。

正因为如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一个面对现实与着眼未来的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值得从事基础教育的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深入研究与探索。

二、为什么要倡导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验主要取决于政策导向、理论研究和实际需求三个方面。

从政策层面上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战略谋划,明确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发展任务和推进措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蔡耘同志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准确理解,有一个核心观念问题要把握”,这个核心观念就是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国家出台的重要文件和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无不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从政策层面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验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从理论视角上讲,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调。在国内,从“整合课”教学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旋律中的“渐强拍”。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不在少数。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层次,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验更趋深入。在国外,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就是有关“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的研究。这项研究着重强调的是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且要求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而不是简单叠加、机械应用、表层应用[2]。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最高追求乃是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

从现实角度上说,学校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在主战场的主阵地上,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之仗打得究竟怎么样呢?对此,蒋鸣和教授曾经尖锐地指出:课程改革提出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教务方式四个方面的改革,实际上我们前十年做的是第一项,过去呈现内容是粉笔、黑板、一本书,现在呈现内容是多媒体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改革了。但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所以说现在是攻坚阶段,攻的是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本质上的改变这个“坚”[3]。事实上,我国中小学开展了十多年的整合课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多数情况还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不到一起,“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水平的“整合课”教学较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能量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加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其它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深层次解决,导致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例如,“整合课”中信息技术的层次不分,学科教学的特点不辨,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不明,一线教师怎么能够有效地去操作呢?!信息化教学中,信息技术是有层次区别的,“农远工程”建设中的三种技术模式就是明证。农村学校的简易多媒体教室与城市学校的高水平多媒体教室,一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白板教学与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等等,这些不同信息技术具有不同特点,不深入探索是很难开展好“整合课”教学的。又如,学科众多,学校除了主干学科外还有一般性学科。按照学科特点和一般性划分,我们通常又将学科分为文科和理科。那么,文科和理科的特点完全一样吗?答案是肯定的:文科和理科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既然如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惟其如此,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再如,不同学段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能力不同,教师如果不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一味地采用一般多媒体技术或网络技术,统一地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或者统一地进行网络探究教学,这样,违背不同学段学生心智发育水平对教学的需求,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过来的“整合课”教学中,切实存在着对影响教学各方面因素的理解与处理欠妥当的问题,对“整合课”教学优势与制约性因素把握不准,以至于“整合课”开展的效果难于尽如人意,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验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同时,只有抓住课堂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才能找准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相关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从政策层面导向看,国家已经着手开展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一是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二是从硬、软件方面强调加强环境和资源建设。三是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着眼,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验正在向纵深发展,待解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三、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必须统揽全局,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科学开展研究与实验。

(一)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必须提高认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做到既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又自觉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科学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最新成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部署未来十年,教学信息化将从基础建设、应用普及转向高端发展,为此,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规划、深度融合”的方针。此外,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势看,创新型人才、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尤显重要。因此,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切实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全面审视历史成果与局限,树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度融合的全新、正确的教学观念,解决好不少学校仅局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简单的、一般性辅助教学手段的问题;解决好不少学校教师逢课必用、无谓滥用乱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问题;解决好不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低下、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三是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从教学实际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科学发展,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追求信息化教学实效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加以落实,真正实现学习评价和人才评价观念由“高分数”向“高素质”的转变。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先导。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认识,自觉更新观念,为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营造环境强化硬软件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也不能否认,比如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硬件、软件和积件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等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极有可能拖住教育信息化的后腿。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的总目标是“三通两平台”,即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但就当前而言,硬件设施建设一是设施设备短缺;二是设施设备老化;三是设施设备配置不均衡,示范校与薄弱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别。就软件资源来讲,真正优质高效、教师拿来就能用的教学资源少之又少,当然,不否认这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积件的角度上说,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教学自始至终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目前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很大,未来的发展更是呼唤具有超强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以便真正解决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恰当的问题,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从现实情况到十年发展目标要求,存在着很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对此必须有效加以解决。因此,要努力营造适宜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持续加大硬件、软件和积件建设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走向深度融合,才能有力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三)扭住关键找准突破口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关键所在。任何建设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积件建设,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落实教育信息化应用。没有教育信息化应用,特别是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加快合格加特长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因此,必须扭住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这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找准突破口,解决实质性问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在于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交互方式、教学评价的深度融合,强调民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促进整体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外自主探究学习与课内合作交流学习相结合等等。搞好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加以完善,以求适应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文化发展的现实与长远需求。必须强调对现有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与完善。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坚决反对为用信息技术而滥用乱用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为“应试教育”服务等不良倾向,切实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引导到培养高素质人才上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创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这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关键中的关键。本人负责的全国教育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网络多媒体环境下中学语文“目标——情境——达标”教学模式研究》,其目的就是试图以中学富有代表性的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在已有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达标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与方法,并以此带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验。

(四)实事求是打赢攻坚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实事求是。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求”就是研究、探索。“是”在这里指的是规律性。总的讲,教育教学中的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依据教育教学客观实际情况,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改善教学。这一点,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上同样适用。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所面对的基础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是什么呢?一是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存在差异。二是现行教育体制的固化造成许多教育内在问题的显现,比如:“应试教育”现状、班级授课制。又如:不同学科特点、不同课型要求。再如:城乡之间、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存在着差异。这些都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需要直面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特别是人们教育教学观念的固化、教学设计思想的倾向、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都将导致育人质量的差异。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必须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深入探索实现深度融合的路径,打赢深度融合的攻坚战。除了解决更新教学观念的“先导”问题外,要在操作层面上尊重客观实际,从客观实际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准确把握文科、理科知识的特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按照单一课与综合课、新授课与复习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不同特点与要求,落实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特点,谋划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按照不同学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和教学实际需求,有选择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区别地设计好课件。否则,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很有可能会违背客观规律,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例如,本人曾到一所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学听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课。发现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程序上安排颠倒,操作上手忙脚乱,最终结果是一堂课下来表面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没有学到东西(理论和实践)。像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从实际出发,从基础抓起,整体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设计与实施),那么,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定会成为空谈。

(五)洋为中用巧借他山石

巧借他山之石强调的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别人的经验本国的和外国的,包括古代、现代和当代的,也包括国内本地与外地的。其原则应当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为我用。这里重点强调国外经验。落实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必须借鉴成熟的有实际效果的做法,并且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从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尝试。举例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传授知识,而吸收与掌握知识则在教室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于是,出现了翻转(颠倒)的课堂结构,产生了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网易公开课、美国的可汗学院在此为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树立了样板。翻转(颠倒)课堂结合微课程学习业已成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先声。翻转(颠倒)课堂和微课程学习已经被引入国内。近年来,黎加厚教授的研究团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组织了大面积实验,反响强烈。实际上,翻转(颠倒)课堂和我国教学过程中的先预习后上课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却不是一回事。关键问题在于前者是在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终端设备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并且导致教学结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变。这对我国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值得深入借鉴与尝试。

(六)强力推进念好管理经

教育主管部门要从行政角度强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电教机构、教研部门要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以此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活动,加速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加强教学管理的重任。教学管理应当履行好对各种教学资源的规范、组合与调控之责。进一步加强对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没有管理作保证,“理念再先进也不会落实,资源再丰富也会闲置,技术再先进也会沦为一种时髦的包装”[4]。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激励措施促使组织和个人不断向上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与个人的潜能,实现有效教学。落实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从教育主管部门、电教机构、教研部门直到学校,建立起成龙配套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和引导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从而,有力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焦点所在,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向高端发展的不二选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在于在“整合”课研究与实验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再进一步,使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真正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解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交互、教学评价等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若干问题,发扬成绩,光大战果,摆脱当前信息化教学中遭遇的困惑与尴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教育培养目标。为了加速完成行数任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追踪新技术发展,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营造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抓住关键,找准突破口,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强化科学调度与管理,以便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大见成效。为此,广大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必须善于攻坚克难,深入研究,勇于实践,争取胜利。

参考文献:

[1] 融合.百度百科[D/B]

[2]于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5—14.

[3]蒋鸣和.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是关键[D/B].中国信息化教学信息网. -

[4]王玉芹.教育变革与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之路[C]